• 1
信息详情 首页>
信息详情
基于儿童立场的“博雅”课程构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9年5月10日]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 “博雅”概念及其界定:“博雅”是我校校训,即“日新于博,尽美于雅”。博,丰富、博大之意,如博学。雅,①合乎规范的,如雅正;②高尚的,不粗俗,如文雅。兵希小学主要以随迁就读子女为生源,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与全纳理念,也展现了“海纳百川”的“博”之精神。“博”当然也指学生“学”的方面,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博学多艺。“雅”是指行为展现方面。通过学校的培养,我们希望成就品行端正、气质文雅的兵小学子,同时也造就一支儒雅之师。

2. “博雅课程”: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博雅课程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类的课程,需要营造浓郁的课程氛围,构建富有特色的博雅课堂,建设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参与活动,文化浸润,给成长无限可能。

3. “儿童立场”概念及其界定:儿童是人生发展的宝贵时期,焕发儿童的天性,舒展儿童的烂漫,激发儿童的潜能是小学教育的应有之义。“儿童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的核心价值定位,儿童立场应是现代教育的立场”,教育家卢梭所言:“儿童是人”“儿童是成长中的人”“儿童是儿童”要求我们回归原点,而不是将他们“当作缩小的人”或“看作不完全的人”,一切从儿童出发,走进儿童,了解儿童,发展儿童。

4.基于儿童立场的“博雅”课程构建的研究:该课程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程设置符合儿童,实施方法及评价符合儿童,能切实提高儿童素养。本课程体现在五大方面:“向新课程”体现合作探究、创新实践,包括动脑合作、动身实践。“向真课程”体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包括崇文重理、跨界渗透。“向善课程”体现责任担当、家国情怀,包括对他人、社会及文化的理解与包容。“向美课程”体现良好习惯、健康身心,包括坚毅的性格、略现的特长。“向上课程”体现学会学习、乐学恒学,包括学力的激发和提升。这“五向课程”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生命成长。

二、课题背景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倡自由教育也即博雅教育,其课程实现形式就是古希腊盛极一时的七艺课程,该课程体系的特点就是重视知识的广博性和践行文理兼通的教育思想。近代以来,美国的博雅文理学院对于西方博雅教育理念的传承可谓是极具代表性,这类院校为不同时期的美国社会培养了大量精英人才。可见,博雅教育理念历来已久,在西方早为人们所熟知,不过,西方的博雅教育更注重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的研究,对小学教育研究的表述很少。

  在中国,最早的“四书五经六艺”教育其内核也是通识教育,既传授知识和技能,又注重人格的养成。中西教育,在源头和本质上都是基于“人”的完整发展,是趋同的。近年来,一些学校都开设了博雅课程,对博雅教育进行了研究走在了前面,如银川回民二小、厦门市前埔南区小学、广州外国语学校、江苏常州武进区星韵小学等,这些学校开展的博雅课程为学校实施博雅教育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找到了一些课程开展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但纵观各校的做法,探究博雅文化的居多而研究博雅课程的相对较少,有的学校已经在构建课程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究,但只偏重某一学科课程,并不成体系。总而言之,对于“博雅”的研究,理论较多,而课程操作方面尚缺少方法、途径,我校的课题研究可以为博雅课程理论的再深入和实践的再丰富作出新的尝试。

(二)、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价值

研究背景:

第一,博雅课程建设基于教育发展的需求——构建课程育人体系

正确把握儿童的本质特征,确立科学的儿童观是一切教育的基石,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今社会对素质教育的再认识、再思考,也是与国际教育接轨形成的共识。

从国家相关文件规定来看:《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校本课程是课程建设的需要。《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立德树人是系统工程,其重要的载体是课程。通过课程建设,构建课程育人体系,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实现学校办学愿“每一颗星都发光,每一个生命都在这里蓬勃生长。”

第二,博雅课程建设基于学生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国家中长期发展规范纲要的核心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2016年9月,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明确回答了该问题,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社会参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三大方面,综合表现为“学会学习、人文底蕴、健康生活、实践创新、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六大素养,具体表现为18个基本要点。在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中,特别在小学阶段,学校为其指向的发展目标,奠定的发展基础,与学生的发展关系极大。儿童必须站在学校正中央,尊重、引导、释放他们的天性,促进儿童自主发展应是我们实施课程改革不变的追求。也就是说,小学阶段,我们必须顺应儿童的发展需要,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博雅课程的实施就是要培养“知书习艺,博学文雅”的“全面发展的人”。

第三,博雅课程建设基于学校发展的需求——彰显学校独特个性

兵希小学是一所现代化的全日制公办小学,学校成立于2016年,80%以上的学生为随迁就读子女,为新昆山人子女教育作出了贡献,为昆山美好教育理念的践行作出了很好的诠释,体现了“全纳”的教育思想。同时,兵希这一方热土是昆山抗日武装的起源地,也是“江抗”红色文化的重要基地,有着红色革命传承的历史渊源,氤氲着博爱无私、敢为人先、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基于此,学校确立了“每一颗星都发光,每一个生命都在这里蓬勃生长。”的办学宗旨,即以儿童为本,为儿童的全面发展而教。培养知礼仪,爱学习;敢创造,有特长;能担当,会合作;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国际视野的“博雅学子”。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一)研究目标:

通过课程的构建研究,学校将总结出一套建设“博雅”校本课程的途径和方法,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课程育人的理论发展。通过研究,学校可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博雅课堂,为博雅课程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增强儿童整体素质,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博雅课程实施纲要的研究

要点:通过调查研究,结合学校实情,顶层设计出课程施行的目标、意义、内容、途径、策略、评价等指导性意见,编制成纲要。

2.博雅课程建构与实施的研究

①博雅特色环境建设

校园环境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本项目致力于顶层设计,把校园打造成具有鲜明博雅文化特色,努力营造一个文化浸润的课程环境。

◆打造“雅格”厅:设立“好父母工作坊”,家校合作,联手父母,言传身教,注重学生品格培养。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来,为日常上下学秩序,为学校举办活动,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雅格”厅的打造,通过照片墙、故事窗、手工坊等实景诠释“博雅”文化。

◆打造“雅趣”厅:设立博雅学子“个人绘画展”“个人书法展”等艺术展览,注重熏陶学生高雅的艺术气质。发掘具有艺术潜质的学生,培养雅趣,树立榜样,在学生中间形成良性竞争。

◆打造“雅思苑”和“雅静苑”:利用三栋教学楼之间的小天井,打造成学生喜爱的小天地——雅思苑和雅静苑。这两方小天地分别侧重在动手创新和书香阅读方面,开设棋类、乐高、图书漂流等项目。

②博雅课堂构建的研究

“博雅课程”的具体建设与实施,依赖于“博雅课堂中儿童本位”的研究,这是该课程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儿童立场的‘博雅’课程实践研究”主要体现在课堂中应营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愉悦感,尊重并张扬学生个性,不断提高学业水平,真正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即“博雅课堂”的精心打造。

③博雅活动课程开发实施

博雅课程理念是:每一颗星都发光,每一个生命都在这里蓬勃生长。其内核是人的发展。基于此,学校立足学生发展素养,进行“树型”构建,主干是国家课程, 枝叶是博雅课程,实现国家标准与儿童需求的融合共生。

博雅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依托“五向课程群”形成主体框架。

“向新课程”  研究要点:“向新”指向学生的行动,对应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包括动脑合作、亲身实践等。依托“屋顶田园”“教室微博物馆”课程的建构和实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的能力。

◆“向真课程”  研究要点:“向真”指向学生的学识,对应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包括崇文重理、学科渗透等。依托“书式生活,大雅兵小”大阅读课程和“跟着诗歌去旅行”经典阅读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旨在打下兵小学子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的底色。

◆“向善课程”  研究要点:“向善”指向学生的品格,对应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担当”,包括家国情怀及地区文化的理解等。依托“陶一球”地方红色课程和“昆山话吧”方言课程,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家国情怀的品格。

◆“向美课程”  研究要点:“向美”指向学生的身心,对应核心素养中的“健康生活”,包括健康的身心,坚毅的性格等。依托德育“雅行”课程和“足球特色”课程、阳光心理课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强健学生健康身心。

◆“向上课程”  研究要点:“向上”指向学生的学力,对应核心素养中的“学会学习”,包括乐学、会学、恒学等。依托“雅趣”社团课程和校园节日课程,使学生学会学习、爱上学习。这“五向课程”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目标指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关注生命成长。

3.博雅课程评价体系创建的研究

课程评估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课程评估体系的建立,可以诊断现有课程与正在开发的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寻找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使课程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保证顺利有效地进行。

博雅课程评估体系的建设包括三项内容:博雅学子、博雅之师和博雅课堂的评价标准。对评估细则、评估指标、评估方式和方法做探究,打造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三)研究重点:

1.“博雅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2.“博雅课程”评估体系建设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1.以儿童生活为依托,精选课程内容

学校努力做到博雅校本课程的开发,立足三点:一是课程源于孩子生活。二是课程融入孩子生活。三是课程创造孩子生活。

2、以科学规范为途径,扎实推进课程落实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进行“博雅课堂中教与学”策略的研究,是该课程项目的一个关键。首先是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进行梳理、明晰,达成一致对“博雅课堂”的应该具有的特征的认识。其次,教师要重实践,在项目组的共同协作下,不断打磨,直至充分展示,达到预定目标。以此,在构建 “博雅课程”的基础上,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基本途径,按步推进课程的建设和落实。

3、以开放性实施为抓手,形成多元课程形态

让课程变成孩子喜欢的“样子”。就课时安排而言,尝试改变以往40分钟的固定课程,长短结合,张弛有度,“基础课时”40分钟,主要用于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大课时” 60分钟主要用于校级社团课程的实施,“微课时”5或15分钟,用于写字、经典诵读。

4.以评估体系为保障,深化课程实效

反思和评价是不断改进和提升的有效手段。“博雅课程”还需要进行其评估体系的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估体系,是对课程进行经常的督查和保障。课程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各级课程负责人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积极进行反思,写下自己的感悟和反思;同时邀请领域专家进行指导、论证,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不断促进课程实施和研究过程中的优化。

(二)研究过程:

此课题研究周期为五年,自2019年4月到2023年12月,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9年4月~9月):调研、论证、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运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等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完成研究方案的撰写工作;初步开展相关调查活动,搜集相关资料,发动研究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研究,并指导各子课题组完成子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9年9月~2022年6月):按课题方案实施研究,进行过程性管理,分学期进行阶段成果总结,分年度进行方案再论证和再调整。

措施:(1)认真制定学年度研究计划,及时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报告。(2)开好研讨会,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边反思边实践。(3)注重及时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的课题研究材料。(4)争取相关专家的指导,注重提高研究骨干的理论水平。

3、总结阶段(2022年月9~2023年12月):整理、分析过程性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炼研究经验,完成研究报告、结题报告,争取有关部门鉴定、结题。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法:广泛查阅有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明确研究的理论起点,启发研究思路,形成文献综述。

2、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和访谈,提出方案,写好调查研究报告,为课题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教育工作者从实际情况出发,与同伴互助合作,共同解决教育过程中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课题研究中,进行实践——反思——再实践的方式,以提高研究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践问题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理论和实践经验,开展深度研讨,撰写经验总结,编撰校本教材、学术专著等。

5、案例分析法:实施过程中,选择一些具有启发性的师生成长的典型性事件开展研究和分析,从中激起反思,揭示规律,形成有鲜明个性的有效案例,提炼出共性的结论。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创新之处

1.主要观点

①“博雅”课程的实践研究,有助于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校园文化的打造是基于办学理念“每一颗星都发光,每一个生命都在这里蓬勃生长。”其内核是人的发展。办学理念是要通过“课程”这一载体进行贯彻,“基于儿童立场的‘博雅’课程的实践研究”就是这样的良好载体,通过课程的实施构筑起校园文化,丰盈其校训“日新于博,尽美于雅”。

②“博雅”课程的实践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儿童立场的“博雅”课程实践研究,为儿童提供有效学习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博雅”课程的实践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促使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基于儿童立场的“博雅”课程实践研究,注意儿童本意义的建构,关注儿童身心发展的学习特点,注重儿童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儿童“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

④“博雅”课程的实践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和实践者,是课程能否落实的关键,教师对课程及课堂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调试,以及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儿童”及“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2.可能创新之处

①丰富博雅课程的相关理论。我校基于儿童立场的“博雅”课程构建的研究必定为博雅教育、为博雅课程的理论发展提供新的视角,深化其研究内容,丰富其研究成果。

②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创新案例。我校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构建博雅校本课程,这必定使研究带上浓郁的校本特色,所得案例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新的范本。

③为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探索有效途径。我校课题研究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课程育人的一种模式,基于儿童立场的“博雅”课程构建的研究必定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新的思路。

六、课题研究成果预设

(一)阶段成果:

1.研究方案,课题研究报告(报告 2019年6月)

2.关于“儿童立场”及“课程”相关理论学习及研讨活动(活动 2019年9月)

3.基于儿童立场的“博雅”课程实践研究的课堂及社团展示活动(活动 2020年5月)

4.《基于儿童立场的“博雅”课程实践研究》中期研究报告(报告 2021年6月)

5.反思课题研究中儿童地位、课程落实情况及活动成效(活动 2022年10月)

(二)终期成果:

1. “博雅”课程校本教材(校本教材 2023年3月):《带着诗歌去旅行》《兵小博雅诗韵》《健雅足球图说》《校园节令图说——二十四节气》《清雅墨堂》《博弈》  

2. “博雅”课程课堂课例集(教案 2013年4月)

3. “博雅”课程相关教学论研究论文集(论文 2023年5月)《希迹——青年教师读书随笔集》《希迹——青年教师论文集》《博雅论文精选集》

4. 《基于儿童立场的“博雅”课程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报告 2023年6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人员

课题组以校长为课题主持人,组员均为学校中层及青年骨干教师,学历均为本科或以上,有6位成员参与了“十二五”课题研究,有相当的研究能力,在课题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2、保障措施

⑴组织保障:建立课题领导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和职责,落实子课题负责人。

⑵设施保障:

我校是一所现代化全日制公办小学,市政府、开发区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学校教学设施,教室都安装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拥有未来教室、微格教室、电脑机房等专用教室,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形成学校局域网。

⑶机制保障:

课题组要加强课题研究的全程管理,有计划、有过程管理、有阶段总结及反馈,定期检查研究进展情况。

制定课题研究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修订、完善《昆山开发区兵希小学教职工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将课题研究的成效与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作相挂钩,定期进行考核、奖励。

(4)经费保障:

学校保证一定的活动经费,在使用上,保证课题组成员的外出与培训;保证研究资料的购置;保证各个子课题的活动经费。